1949年管玉泉率先率部过江将旗插上晚年却被人顶替功劳

原标题:1949年管玉泉率先率部过江,将旗插上,晚年却被人顶替功劳

这里有生子当如的孙仲谋,有三国周郎火烧赤壁,有诸葛亮羽扇纶巾草船借箭,有关羽一叶扁舟单刀赴会,也有刘备赢取孙尚香令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全身而退。

这都是巧借并依据长江天险的天时地利。亦有闯王李自成时期,翼王石达开在长江上游“舍命以保三军”,落得被凌迟处理。

长江也成了中国南北割据和并举的屏障,北岸的大军就鲜有如春风般绿上江南岸者。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再次挑起内战,三大战役后让战局向我军靠拢。狡猾的蒋介石发表《和平声明》后,隐居溪口老家,操控国民政府,假意和谈。

而另一方面他讲“和平未至根本绝望的时候,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面对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蒋介石一面和谈,另一面他裹挟国际社会,企图学古代中国的南北分而治之,分庭抗礼。

于是暗中在长江沿线密集布防,力图阻止我军南下,蒋介石联想到石达开4万精兵在大渡河上的覆灭记,借古喻今,自以为占据着长江天险称“我军是石达开第二”。

可蒋介石忘记了我军在长征路上“四渡赤水”,不畏“大渡桥横铁索寒”,看罢“岷江千里雪”后“三军过后尽开颜”。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角一经吹响,中国人民的发起渡江战役,而刚刚接手改编的三野35军则势如破竹,第一个冲进了的老巢——南京。

而来自35军的3营营长山东大汉管玉泉,则第一个冲到楼顶,扯下了的旗,升起了我军的冲锋红旗。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迅速扭转了我军的局面 。49年元旦蒋介石见大势已去,发表《和平声明》,和谈代表4月1日到达北平开启停火谈判。

历经15天的谈判,双方在15号拟定了和平协定,计划于20日签字,但直至20日晚南京国民政府还未签字,并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我党洞明一切,早已做好两手准备,就像今日对待台湾和美国的态度:谈,大门敞开;打,则奉陪到底。且1948年我党在西柏坡时,在三大战役前就已经开始研究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计划。

为此粟裕将军还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做出了实际的行动。他动用我军在上海的情报人员密集搜索长江沿线的渡口、水文和河湖情况,并且绘制出了,并且他还策反了的一名江防将领。

通过情报人员的战略信息的搜集,发现长江的江阴段河道最窄,水流最湍急,布防最严密。同时我方部队也掌握了长江的汛期水位等水文信息。

遥想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其20岁就被李自成封为翼王,22岁逼张自忠兵败跳江,23岁打的曾国藩落花流水,也终因一场大雨瓢泼导致水文大涨,而折戟沉沙在长江上游的大渡河。

历经27天的鏖战,带领的精锐部队吃光了草根和树皮,弹尽粮绝后,为保余部6000人,不得不投降向清政府。而总结兵败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在五月份打算渡过大渡河时,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导致涨水而错失了战机。

而我军通过这些信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在1949年2月11日就组成了、、陈毅、粟裕和谭震林组成渡江作战总指挥前线委员会,并且已经做好充分的动员。

3月23日书写了《渡江作战之研究》《敌前渡江战术指导》。并以此为教材发给了各部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下达了《关于渡江战役的注意事项》等指导性文件,出台了“十项重要战术原则”,要求渡江部队进行深入的研究。

1949年3月25日,为了同进行北平和平谈判,毛主席到达北平进驻香山。3月26日就出台了渡江战役的总原则。

原则要求:首先要有对付敌人和暂时与敌我对峙或决战的准备。其次要考虑渡江后站稳脚跟,巩固滩头阵地,防止敌人反扑的能力。最后要求战士们打退敌人后,要求战士们要乘胜追击,向战略纵深地带发展,以扩大战国的能力。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江,其战略意义自然不必说,而历史上长江都是兵家折戟沉沙之地,渡江战役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横渡江河的战役,其意义不同凡响,而我军从来不打无准备之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军就等待着北平和谈,一旦和平协议签字,则渡江战役将在和平中落下帷幕。于是渡江战役的作战时间被一推再推。

当和谈文件被带回南京政府,变卦了。20号是和平协议签字最后的期限,则拒绝签字。

原来,觉得自己在长江沿线万的兵力,并且其在长江沿线的布防仅为紧密,从海陆空三个方位,进行了立体化作战布防。其中长江中断的将领汤恩伯,就部署了25个师,大约45万人的兵力。

所以国民政府觉得,以长江为拒,其有能力和我军抗衡,于是拖到最后,觉得江防已布置得当,拒绝了签字。

的拖延,已经拖到我军最后的忍耐底线,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军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更甚者再不出击,5月江南梅雨季,长江上游气温升高,雪山积雪融化,连续的大雨等也要到达汛期,难免导致水位上到增加渡江的难度。

石达开5月渡江时遭遇瓢泼大雨,推迟2天渡大渡河,就失去了最佳的渡江时机,给清军留下了调兵遣将的时间,导致自己在数月的辗转中满盘皆输。只好舍命就余部。

于是我方高层当机立断,在4月20号拒绝签字的当日晚上,就立即发出中国人民渡江作战命令。

中线汤恩伯的队伍果然成了“一锅汤”,主力防御被轻松破防,而在东西两线上,因为部队的倒戈,炮头调转,我军轻松的越过了的防线,天刚亮不久我军就到达江南岸。

按照同志的要求,控制了一百余里宽,纵深十余公里的滩涂阵地,以防的反击。江阴东面是上海,西面就是南京,是战略要地,素有“江防门户”之称。

在此重点设防,但守卫将领正是粟裕将军策反的江阴要塞司令员戴戎光。由此的防御系统全线崩溃。

得知长江防线已经被成破竹之势的彻底击穿,南京国民政府乱套了,他们觉得事情不妙,则卷起铺盖仓皇逃走,留下一个空壳的南京。

而作为渡江突击营,同时也是本文的主人公312团3营营长的管玉泉同志,他率领先锋营800人,第一时间渡过长江,消灭掉位于浦口的敌军,迅速抢滩登陆。

抢滩登陆后,迅速接到上级的指示,以最快的速度进攻并控制住南京,抢占总阵地——南京。

4月23日凌晨,已经战斗了两天的战士们,在炮火声声中依然马不停蹄,在管玉泉的带领下一路向西向逼近南京城,在南京城下,将士们将城外的守军轻松消灭。

清晨时分,部队进入南京城发现城内的守军个个失魂落魄,无心守城,散兵游勇,面对威猛而火速赶到的,跑路的国民政府,他们绝望和迷茫,街头巷尾偶尔传来潜伏的特务人员枪声。

到达门前,战士们以为这将是在南京城内最后一场恶战、硬仗。但是令大家压根没想到的是,的大门前就没有几个守卫,并且的大门都是虚掩的。

到达会议室,面对蒋介石的巨幅画像,将士们顿时火冒三丈,举起枪就把画像打成筛孔状,以解愤恨。

多年以后,本文的主人公管玉泉老人在回忆这段历史时,仍带着山东人的耿直和狠劲,就觉得当时要多放几枪才过瘾。

战士们控制了后,根据战前战略部署,管玉泉迅速做出分工,命令炮击连抢占水利部,七连控制空军司令部,八连控制社会和青年联防部。

管玉泉带领九连,因不熟悉府内的布局,突击审讯了府内的俘虏,要求对府内的房间和物品进行了封存,并让俘虏带领着来到了的楼顶。

此时已经是24日早晨,当新的太阳冉冉升起时,发现的城门楼上挂着的仍是国民政府的旗。

于是管玉泉一个箭步上前,迅速的把的旗子扯了下来,转身向战士要来我军昨晚冲锋时的红旗,将我军带着硝烟味的红旗插在了南京的上空。

4月24日早上,红旗插上,这是一个伟大时刻。它标志着统治了中国长达22年的政府反动统治的灭亡,是蒋家王朝的覆灭。毛主席得知先遣部队的将士们顺利渡江,占领了南京,将红旗插上了的的消息后非常高兴。

上午当毛主席看到当天的报纸,得到我军已经开始全面渡江时,他老人家兴奋地写下了那首名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而控制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先锋营,为大部队全面渡江创造了条件。他们和地下党组织一起动员地方政府发动群众,很快征集了9400余艘木船,驶过长江到达北岸,全面迎接南下的,一时间长江沿线月间咋暖还寒、春天料峭的时刻,全面击溃了汤恩伯苦心经营、谋划许久的长江防线。

待全军将士到达江南岸后,毛主席做出重要批示“要乘胜追击”“不可沽名学霸王”。于是命令粟裕将军继续南下,继续歼灭南撤中的残余势力。

整个渡江战役历时42天,我军以伤亡6万人的代价,消灭11个军、46个师,43万余人,逼退守台湾,打开了中国南部地区的解放事业。

同时也彻底击碎了蒋介石力图拉动美俄,企图划江而治,分裂中国,进行南北分治的图谋。

而新中国成立后,当年把红旗插上的管玉泉则留在了福建,为东南门户户的防守,继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心革命,不计荣誉,面对扭曲,坚守历史线岁时给地主放牛。从小过惯了穷苦的日子,知道劳动人民的疾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16岁的他得知日本鬼子侵占中国,山东沦陷后,他更是目睹了日寇在中国土地上作恶,心中充满着愤恨。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后,成为了继东北抗联、华北抗联后的又一支抗日队伍。

1939年18岁的管玉泉报着打鬼子的愿望,英勇的参加了八路军,加入到山东抗日纵队,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一员。他带着北方的汉子的血性,也有山东大汉的勇猛。

在山东抗日战场上,他同日寇短兵相接,一路拼杀,曾经桃花泉战役中突围,砍死砍伤数人,一连刀劈5名日寇,让小鬼子惧怕,几乎吓掉了小鬼子的胆,最后带领小队突围成功。

后来他在山东经历了莱芜阻击战,泰安和济南战役,后来还参加了有名的淮海战役,并屡次立功。直到参加渡江战役中被编为三野35军312团,成为3营营长,成为渡江先锋部队的东路突击营。

作为先遣部队,他们第一个冲进南京,并且是他冲上城楼并把红旗插上,这是历史的重要时刻,是3营一生的荣耀,但是他并未放在心上。

抢占后,他只是按照先前的战略要求,一面对的资料和物资进行清点封存,一面下命令通讯班给团部汇报胜利的消息。

这群来自农村,一直在荒野壕沟战斗的土八路们,他们哪有见过这等“豪宅”,一时间他们把的地毯剪成条或者块,当背包带或者坐垫。

在花园的水池里饮马刷,因为找不到厕所而随地大小便,甚至有得战士看到亮着的电灯泡,则在电灯泡上点烟。

4月24日上午,团长、政委和参谋长都到达主持工作,27日陈毅,刘泊辰、等首长也赶到,专门来慰问突击队的将士们,对管玉泉带领的3营,做出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赞赏了他们英勇无畏和效率。

同时对他们遵守“三大纪律、 八项主义”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同时提醒战士们,时建筑文化,要好好地爱护和保护。后来管玉泉的部队接受组织命令,跟随大部队继续南下福建,对南下的的残部进行彻底的消灭。

新中国成立后,一水之隔的台湾成为了祖国挥之不去的心结。而曾经带领渡江突击部队的管玉泉,则因为渡江和抢占的经验,就被安排在福建,负责中国东南部海域的海防和建设工作。

在此时中国海军正是从零起步,海防也处在百废待兴的时刻,管玉泉则担任起了中国东南边防的重任。

1952年中国海防的重任落在福建,而管玉泉的3营所在的22军则正是这支海防队伍的主力。因为管玉泉功勋卓著,并且能力出众,在海防建设中屡次担任要职。

1955年在开国将军授勋中,被封为开国少校。1956年擢升31军91师副师长,1960年成为福建省晋江军分区的副司令;1973年被调到福建宁德,成为军区第一副司令,时刻坚守在海防一线年离休。

然而作为山东人,他耿直不爱表达,一心革命的他,只顾带兵打仗。建国后一心扑在国家的海防事业上,无当年占领这些细节。

他不知道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是中国革命史,军事史,和新闻史的一座里程碑。

直到80年代后期一些媒体开始宣传红旗插上这一历史事件,他开始变得不再沉默。让晚年的他也颇为纠结和气愤,同时也再次激起了他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诉说历史线周年时,曾有人在电视台上谎称自己首先冲进并占领,亲手扯下旗。

而管玉泉作为历史的亲历者,面对媒体的不客观,不真实的报道,他曾经亲历的一幕幕,在他身边一个个倒下的3营战友们,一个个浮现在眼前,晚年的管玉泉愤愤难平。

他说这些媒体搞错了对象,几十年前是自己亲手扯下的旗帜换成我军的红旗。

但他没有把自己扯下的旗,升起红旗作为重点,而是讲,那些媒体忽视了3营的贡献,他要替3营,特别是死去的战友讨个说法,这关乎三营的功劳和荣誉。

于是他联系自己当年的一起渡江还健在的老战友,写材料向组织反馈,将真实的历史写了出来。后经中央查证,的确是管玉泉所在的3营首先冲进,是管玉泉同志亲手扯下的国民政府的旗帜,换上先遣队的冲锋红旗。

后来他又找到福建新四军研究会的总编,向他供稿《南京城·首战》,经媒体曝光后,这才去除了他的心病。人们也终于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在1949年4月22日晚,在先遣队渡江前,103、104师都在待命。因103师先找到小船,政委便命103师的6名侦察兵先到对岸侦查敌情,看看南京国民政府逃跑的情况是否属实。

于是103师的这6名侦察兵在南京城内地下党的带领下赶到了南京,此时他们发现南京政府形同虚设,只有一个看门老头,据老头说,李大总统前一天就逃跑了。

于是6人轻松的到达了,他们看到的旗帜还在楼顶,于是战士们拿着对着的晴天白日旗开枪,把旗子打了一些洞,并没有扯下。

但是他们中的另一种说法是,6名侦察兵中的卢秀登和王安滋则把的旗帜绳子割断后,把旗踩在脚下狠狠地跺了几脚。

据103师的战士说是104师在24号从103师手中接管了。但是通过中央的调查发现,的确是104师312团3营营长管玉泉扯下了的旗帜。

并且为了记录这一历史时刻,5月4日他们还特意配合一名叫邹建东的记者在楼顶上再升起一面崭新的红五星红旗。

管玉泉一一电线周年大庆时冒充自己撤下国旗的是35军某排的一名排长,他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以为当年的当事人都去世了。

而在南京电视台拍摄的文献纪录片《风雨钟山路》中,一位姓褚的离休干部也称是自己率部占领了,并扯下了的旗帜。

面对记者的采访,管玉泉说,他说的是假线营的营长,当时占领时,2营营长褚某和2营根本没有进入。

于是离休在家的管玉泉,作为首占,亲自扯下国旗的当事人和亲历者,便开始了“打假”之路。他给相关栏目组和电视台打电话,指出那些人说假话,对栏目报道的不真实,不客观给与了批评。

但是电视台告诉他,这些已经被作为事实,被写进了文史档案。为此已经年迈的管玉泉更加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澄清事实,还原历史,将历史的真面目告诉国人。

他给中央电视台请求他们根据客观事实拍摄一部真实的纪录片,给写信,要求核实事实。在信中已经退休多年的管玉泉老师向中央诚恳的说:“如果反映的有不实之处,本人完全负法律责任。”

面对媒体他讲,某些电视纪录片中说冲进时,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摆着曾国藩的鸡血石印章和《曾文正家书》,他冲进去时从未见过,也从没向外界诉说过,这皆是不实的报道。

年幼的管玉泉同志生活疾苦,给地主放牛,18岁参加八路军,其文化水平并不高,而对于这种细节性的杜撰,当时一心革命,想彻底收缴的他,绝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文化性的细节上。

作为一名敢打敢拼的营长,他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占领,将革命的红旗插上。

而蒋介石49年元旦已经跑了,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春节还是在溪口老家渡过的,书桌上怎么还有兴致的摆放印章和书籍?

而面对记者,管玉泉老人将攻占时,战士们的各场景也是非常令人信服的。况且攻占后接受表彰的正是管玉泉的三营。而作为营长,他也有必要,有责任为了三营的荣誉再次站出来。

这也是一个战士,一个汉子对历史的尊重。最后管玉泉老人的求情得到了文化部和国务院的回复,要求广电总局酌情办理。历史的真相终于在这位老人的努力下得到了澄清。

正义不容颠倒黑白,历史也绝不容冒名顶替。革命年代,他们舍生忘死,而和平年代,当他们深埋荣誉时,更值得我们的尊重。

我觉得,我们更有必要,也有责任为当年的老战士,老同志们还原历史的真相,以告慰那些为新中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的英灵。

“你们一定要替我说出真相,历史不容掺假和涂抹,作为权威媒体,我希望你们能发出我们亲历者的声音,我要对历史,对后代有个交代。我走了之后,你一定要帮我把这个事情做好,这件事被人家冒充了,我对不起毛主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Previous post 海贼王人物志:海贼世界中的种族主义者鱼人阿龙
Next post 国米终结那不勒斯11连胜 五大联赛已无不败球队